中國網北京5月24日訊記者從衛生部此間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2011年,我國人年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15元提高至25元,各級財政投入資金總額將達到300多億元,調整后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10大類41項,公眾將享受到更多的免費服務。
居民個人健康檔案進一步完善
居民接受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時的記錄將被及時納入健康檔案。隨著電子健康檔案的不斷建立,以及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的有效銜接,將進一步方便醫療機構為居民提供連續的健康管理服務,同時也有利于居民個人了解自己的健康信息。
兒童、孕產婦和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可獲得更多的保健服務項目
兒童健康管理的受益人群主要是0-6歲的學齡前兒童,出生后的新生兒可以在家中享受到醫務人員上門的家庭訪視服務;在1歲、2-3歲和4-6歲期間每年可以分別享受到每年4次、2次和1次健康管理服務。每個0-6歲兒童全程可獲得13次服務,針對兒童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為其提供生長發育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健康指導等服務內容。同時,對于所有0-6歲兒童,都可以免費獲得14種疫苗的預防接種服務。對于孕產婦,在懷孕期間可以免費享受到5次保健服務,產后至少2次訪視和健康檢查服務,其中,孕婦在接受第1次產前保健時,可以得到比較全面的健康檢查服務,包括一般健康檢查、婦科檢查、健康指導,以及血常規、尿常規、血型、肝功能、腎功能、乙肝五項等實驗室檢查。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受益人群為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可以免費獲得1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和健康指導等,其中,輔助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電圖檢測等。
重點疾病患病人群管理進一步加強
高血壓、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可以免費獲得4次面對面的隨訪服務和1次健康檢查服務,包括病情評估、生活和用藥指導等。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功能進一步強化
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將免費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折頁、健康教育處方、健康手冊等健康教育資料,并組織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健康咨詢等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健康知識,為居民提供健康指導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工作進一步加強,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也將逐步開展。(記者 程圣中)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