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小雨爸爸哭笑不得,到底該夸孩子聰明還是罵他沒大沒小呢?據記者了解,不少家庭都曾出現類似的情況。如何管教,才能既讓孩子知書達理,又不至于抹殺孩子的個性呢?
模仿成習慣
要不要糾正
對于孩子直呼家長姓名,不少家長表示,應該立即糾正。海都早教QQ群的網友“無言”認為,閩南地區很重視倫理輩分,這樣的叫法會讓外人覺得沒有教養,很不禮貌,是對父母的不尊重。
但也有一部分人覺得“無所謂”,家長吳先生說:“我從小就是叫我爸媽名字,到現在也是這樣,如果哪一天我突然叫‘爸爸’、‘媽媽’,他們一定會以為我出什么問題了。”吳先生認為,稱呼什么并不重要,關鍵是在日常生活中孝敬、尊重父母。“國外子女都是稱呼父母姓名,反而養成了他們獨立的性格,沒什么不好的。”
“我女兒小的時候叫兩聲‘媽媽’,如果沒聽到回應的話,就立刻用細細的嗓音連呼我的名字,都是學人家叫的。有一次,女兒幼兒園的同學來家玩,聽女兒叫我媽媽,竟然也跟著叫我媽媽,很好玩的。”網友“讓愛一起飛”認為,孩子稱呼大人有時候是天真使然,與尊重與否無關。
專家提醒
教孩子懂得尊重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萬齊英老師認為,從傳統的育兒觀念來看,直呼家長姓名會顯得對長輩不尊重,那就要及時糾正。可以在他直呼家長姓名時不理他,要求他用正確稱呼。
“造成此種行為表現的原因剛開始都是來自孩子的模仿,尤其是在孩子語言學習階段,大人之間的稱呼方式很快會被孩子學到。當這個稱呼從孩子口中蹦出的時候,一開始大人會覺得很好玩,甚至呼應孩子,無形中便鼓勵了孩子的這種行為。如果不及時予以引導,漸漸就會形成習慣。”萬老師認為,如果家長認為孩子這種行為不好,就要在其出現這樣的情形時,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稱呼用語,要以稱呼對方“爸爸”、“媽媽”來引導孩子,不要等到孩子已經養成了直呼家長姓名的習慣時再來引導。
“當然,孩子偶爾直呼家長姓名,要視當時的情況而定。比如孩子興致很高,有點小調皮也是可以接受的。”(本網記者 葉碧玉)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