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孩子太早學英語,現在上學后經常把漢語拼音與英語字母搞混,怎么辦?”“孩子學了點英文,說起話常常突然冒出個英語單詞,聽都聽不懂。”……開學了,很多一年級新生家長在接送孩子上下學時,發現之前為了讓孩子更優秀而提前學的英語,在上學后反倒成為孩子學習的“阻礙”。
該不該讓孩子提早學英語?什么時候開始學英語最合適?在海都早教QQ群(112120307或125875000)上,家長們討論得很激烈。對此,專家表示,小學起學校就開設了英語課程,過早接觸的話,容易與漢語混淆,“顧此失彼”!
我要two、我要吐?
語種混淆嚇壞家長
家住西湖小區6號樓的林女士最近有點愁。7歲的女兒,剛上一年級,學了幾年英語,現在說起話來經常把家人嚇一跳。
上周有天晚上,剛吃飯,林女士拿了一盤梨子出來,女兒看到后,沖著她就是一句“媽媽,我要two”。一聽女兒要“吐”,擔心孩子是不是吃壞肚子的林女士緊張壞了,圍著女兒好一番檢查,才明白女兒只是要“兩個(two)”梨子,全家人都是虛驚一場。
林女士告訴記者,前幾年女兒才剛3歲,她看雙語教學很流行,身邊的朋友都把孩子送去參加學前雙語班,也跟著“趕流行”一回。結果幾年英語學下來,女兒現在說話卻讓人聽不懂了,“每講一句話,都會在話里夾雜著一兩個英語單詞,她爺爺奶奶經常要問很多遍才知道她說的是什么意思”。
“有點兒后悔了,不該在孩子那么小的時候就讓她去上英語興趣班。”林女士說,都不知道該怎么糾正女兒中英夾雜的說話方式。
“啊喔呃”VS“ABC”
英漢“打架”學習難
無獨有偶,不僅林女士在孩子英語和漢語學習方面遇到問題,不少一年級新生的家長也表示,孩子先接觸了英語,現在再學漢語拼音時就變得很吃力。
家住豐澤新村21號樓的陳巧玲告訴記者,自己的兒子從3歲起就開始學英語,今年9月剛上一年級,沒有半點漢語拼音的概念,教他念漢語拼單“啊喔呃(a/o/e)”時,兒子仍照著英語字母“A、O、E”的讀音念,還振振有詞說是媽媽念錯了,讓她哭笑不得。
“如果先學英語,再學漢語拼音就很吃力了。”作為過來人,網友“豆豆媽”也深有同感。自家兒子豆豆在上小學前就學了不少英文,可從來沒接觸過漢語拼音。剛上一年級時,學漢語拼音里的聲母、韻母、前鼻音、后鼻音時可是整個人都蒙了,把漢語拼音和英語字母混在一起,亂讀一氣。
學外語不宜過早?
專家建議以興趣為主
“該不該讓孩子提早學英語?”自“豆豆媽”等幾位家長在海都早教QQ群里(112120307或125875000)曬出自家寶寶先學英語再學漢語的經歷后,群里的家長們就討論開了。
記者隨機采訪了群里20位家長,其中近四成家長支持讓孩子早點接觸英語。網友“犬夜叉”認為,4歲以前是給孩子英語啟蒙教育的最佳時期,這時期的孩子口腔還沒定型,發音清楚,如果長大到母語成型后再學,其外語口音難免會帶閩南腔、地瓜腔等方言音。
另外六成的家長則表示反對,認為孩子還小,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學會怎么與人相處、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而不是花大力氣學習到小學才要求懂的知識。
對此,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英語老師廖莉莉認為,孩子上小學后,學校就有開設英語課程,家長沒必要過早給孩子學英語。畢竟孩子年紀太小,過早接觸英語的話,很容易“顧此失彼”,造成母語與英語互相干擾。這對發展孩子的智力并無多大好處,也會給人格發展造成人為的障礙。當然,這并不是絕對,如果孩子對語言表現出特殊興趣,可適當提前學習。(本網記者黃曉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